主说明:德清县新市古镇朱家弄45号,是孙永华开设的新市艺术照相馆。虽然面积不到20平方米,且隐匿于老宅里,却远近闻名。在街坊邻居眼里,“要拍照,找阿四师傅(孙永华小名)就行了。”
孙永华从17岁进照相馆工作,到82岁依然放不下相机。孙永华的镜头,定格了江南古镇65年的光影记忆。
1955年1月,孙永华随父亲进入新市照相馆工作,从照相师傅一直做到照相馆经理。22岁时,孙永华结识了同事汪月琴。俩人结婚后,孙永华负责照相馆里拍摄,汪月琴则负责暗房制作和修片上色。难得这对照相馆夫妻搭档,他们即将迎来结婚60周年。
上世纪60年代,新市照相馆是古镇上唯一的照相馆,除了身份证、工作证照片,孩子出生满月、新人结婚登记、全家团圆,人们都会走进照相馆。70年代生意红火时,店里六七个伙计都忙不过来,顾客时常要等两个月才能拿到洗好的照片。60多年光阴里,古镇上有多少家庭的祖孙三代的影像,都定格在了孙永华的镜头里。
除了照相馆日常的人像拍摄,多年来,孙永华利用假日跑遍了德清乡村。因为摄影技术好,又勤于外出创作,孙永华很多纪实照片开始见诸报端,他也被很多媒体聘为特约通讯员。新市蚕花庙会至今已经举办23届了,孙永华的镜头里,一届都没有落下。
在那个照相机还未普及的年代,孙永华的照片为新市古镇和德清县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,而镜头里定格不同年代的人物、风景、事件、生产、生活以及水乡风土人情,则串起了小镇65年来的变迁史。老伴汪月琴说:“他眼里只有照片,毗邻而居了几年的隔壁邻居,他可能还叫不出名,可随便挑一张老底片,他一眼就能认出,这是在哪拍的,照片里的人是谁……”
退休后,孙永华和爱人继续在老街上经营照相馆,但前来拍照的顾客越来越少,走进店里的人以游客居多。他们一进来看见挂满了店堂的老照片,仿佛穿越了时光。
前几年一次意外,孙永华摔伤了腿,虽然行走不便,但孙永华仍然每天背着相机到老街转一圈,已成了习惯。“我是一名乡土摄影师,只要还能走动,我就不会放下手中相机。”孙永华说。